-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马合作的SWOT分析    

姓名:

 黄明慧    

学科名称: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国民经济管理    

学生类型:

 学士    

学位名称:

 经济学学士    

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院系:

 经济学院    

专业:

 国民经济管理    

第一导师姓名:

 张可云    

完成日期:

 2020-04-03    

提交日期:

 2020-04-05    

中文关键词:

 一带一路 ; 东盟 ; 马来西亚 ; SWOT 分析 ; 未来合作    

中文摘要:

东盟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 议的优先方向和战略门户。作为东盟内兼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国家,马来西亚与我国历史渊源深厚, 经贸往来频繁,发展战略契合,“一带一路”出以来两国合作起步顺利。然而,近年来,马来西 亚政局出现动荡,短期内给“一带一路”的推进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背景下分属 四个不同领域的中马合作案例,即东海岸衔接铁道、马中关丹产业园、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与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并基于案例对两国的合作进行 SWOT 分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 马未来合作的政策建议,为两国实现互利共赢指明方向,也为“一带一路”在东盟其他国家推进做 出良好示范。

外文摘要: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SEAN is considered as both diplomatic priority and strategic gateway when China promot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Malaysia, an influential and representative country in ASEA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frequent economic exchanges with China. Due to the complementarity i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alaysia has been developing smoothly since the launch of BRI. However, the recent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Malaysia has made it difficult to promote BRI in the near future. The four cases this paper chooses are ECRL, MCKIP, DFTZ and XMUM, which represent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Malaysia cooperation under BRI. SWOT Analysis based on cases and suggestions put forward for future cooperation under BRI not only provide directions for the two countries to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 win cooperation, but also set good examples for the promotion of BRI in other ASEAN countries.

总页码:

 29    

参考文献:

[1] Ngeow Chow-Bing(2019). Malaysia-China Cooperation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under the Pakatan Harapan Government: Changes, Continuities, and Prospects. NIDS Joint Research Series,17,25- 42

[2] [马]潘永强.中国在马来西亚的软实力:趋势与挑战[R].泉州:华侨大学,2017

[3] [马]饶兆斌.经济高于地缘政治:马来西亚对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观点[J].南洋问题研 究,2016(4):53-66.

[4] [新]李明江,李倩如.“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进程与展望[J].边界与海洋研究,2019,4(2):74-88.

[5] [新]赵洪.“一带一路”与东盟经济共同体[J].南洋问题研究,2016(4):11-19.

[6] [越]冯氏惠.“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机遇、挑战与中越合作方向[J].东南亚纵 横,2015(10):32-37.

[7] 北京大学五通指数课题组. “一带一路”五通指数研究报告(2018)[R].北京:北京大学,2018.

[8] 蔡颖隆.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外国 语大学,2019:29-39.

[9] 陈戎轩,傅聪聪.马来西亚两党合作:新的“马来圣战”开始?[J].世界知识,2019,(16):34-35.

[10] 陈艺元.2017 年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五通指数解读[J].东南亚研究,2019(1):113-135+157-158. [11] 陈正湘,陈惟杉.中马钦州产业园:依托“两国双园”实现国际产能大合作[J].中国经济周 刊,2015(41):70-71.

[12] 邓洲,李灏.马来西亚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中国与马来西亚产业合作展望[J].东南亚纵 横,2015(11):35-40.

[13] 丁红卫,王文文.“一带一路”与“印太战略”在东盟地区的竞争格局[J].区域与全球发 展,2018,(5):37-55+155.

[14] 董小君.通过国际转移化解过剩产能:全球五次浪潮、两种模式及中国探索[J].经济研究参 考,2014(55):3-18+53.

[15] 傅聪聪,陈戎轩.马哈蒂尔取消“东铁”:阴霾还是插曲?[J].世界知识,2018(18):24-25.

[16] 高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的回顾与展望——写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 署 10 周年之际[J].当代广西,2012(9):32-33.

[17] 高朴.做大做强中马“两国双园”建设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N]. 钦州日报,2019-06-05(1).

[18] 郭芳.马云的数字丝绸之路[J].中国经济周刊,2017(Z2):130-131.

[19] 郭洁.高校创设海外分校的意义及前景——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为例[J].教育评 论,2017(3):39-44.

[20] 郭洁.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办学之 SWOT 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5,16(6):59-65.

[21] 胡春艳.“一带一路”下的马来西亚华人与中马文化交流[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6,38(4):27-32+129.

[22] 黄家泉.马来西亚相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与机遇的探讨[J].文化软实力,2017,2(2):5-9.

[23] 黄群慧,韵江,李芳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

[24] 姜帆,唐振.企业社会责任三重底线原则的应用[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9(8):25-27.

[25] 蒋国银,张美娟,贾开,冯小东.世界电子贸易平台的背景、内容及面临的挑战[J].电子科技大学学 报(社科版),2019,(2):85-91.

[26] 李好,刘志超,曾许鹏.“一带一路”视域下广西推进与马来西亚经贸合作的 SWOT 分析[J].桂海论 丛,2018,(2):70-75.

[27] 李世泽,程文豪,甘日栋.中马两国双园互动发展亟待新突破[J].广西经济,2017(2):30-33.

[28] 李世泽.中马“两国双园”:互动发展正当时[J].当代广西,2017(4):57-58.

[29] 李松寒,王森.与大国共舞—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J].东南亚纵横,2012(9):3-7.

[30] 李晓龙,王健.eWTP 倡议下构建国际贸易新规则的探索[J].国际经贸探索,2018,(11):102-114. [31] 李奕鹏.试析东盟的“平衡大国”外交战略[J].东南亚研究,1998(5):38-41.

[32] 廖博闻,林德顺.中马“两国双园”会“降温”吗[J].世界知识,2018(19):34-35.

[33] 林德顺,廖博闻.“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马“两国双园”模式:现状、机遇与挑战[J].亚非研 究,2018(1):263-284.

[34] 林梅,闫森.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南洋问题研究,2011,(1):25-35. [35] 林伍珖.中马友谊源远流长[J].南洋问题研究,1989(1):61-69+10.

[36] 刘海霞.世界格局重构下发展中国家的角色转变、历史定位与模式调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 义,2013(2):99-103.

[37] 刘进,闫晓敏,李兰香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三)——基于对马 来西亚教育工作者的访谈[J].世界教育信息,2018,(7):42-44+54.

[38] 刘世锦,余斌,陈昌盛.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变化趋势[J].中国发展观察,2014(2):18-19. [39] 刘文正.21 世纪初马来西亚华商的经济地位[J].东南亚纵横,2013(7):52-57.

[40] 刘英.“一带一路”并非“债务陷阱”[J].中国金融,2019(6):81-82.

[41] 罗弦,阚阅.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重庆高教研究,2017,5(1):53-60.

[42] 骆立.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的回应——从《星洲日报》考察[J].文化软实力,2017,2(4):91- 96.

[43] 骆永昆.东盟共同体建设的进程、动因及前景[J].国际研究参考,2016(2):1-7.

[44] 骆永昆.马来西亚政治变局探析[J].和平与发展,2018(05):82-96+133-134.

[45] 马丽蓉.“一带一路”软环境中的东南亚“伊斯兰因素”及其因应之策[J].东南亚研究,2019(3):101- 116+157.

[46] 马倩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马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J].大学教育科学,2017(4):57-60+69.

[47] 马早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策略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7(1):70-72.

[48] 莫开伟.eWTP,世界经济的“活水源头”[J].金融博览(财富),2017(4):94.

[49]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对外投 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马来西亚(2019 版)[J/OL]. 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malaixiya.pdf

[50] 沈铭辉,张中元.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上的产能合作平台[J].新视野,2016(3):110-115.

[51] 孙琪.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113-115.

[52] 孙西辉,金灿荣.小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机理与马来西亚的中美“平衡外交”[J].当代亚 太,2017(2):4-35+156.

[53] 田静.构建 eWTP 的功能定位与战略思路[D].浙江大学,2018:3-4.

[54] 田原.从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看高质量共建[N].经济日报,2019-08-14(16).

[55] 王勤.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兼论东盟经济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J].人民论 坛·学术前沿,2016(19):29-35.

[56] 王勤.论东盟经济共同体与“一带一路”[J].东南亚纵横,2017(6):18-20.

[57] 王森,杨光海.东盟“大国平衡外交”在南海问题上的运用[J].当代亚太,2014(1):35-57+155-156.

[58] 王文俊.论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J].东南亚纵横,2013(11):46-49.

[59] 王向阳.“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发展伊斯兰金融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市场,2017(34):48-49.

[60] 吴崇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产能合作研究[J].南洋问题研究,2016(3):71-81.

[61] 吴建军.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浙江经济,2019(7):58-59.

[62] 许利平,骆永昆.马来西亚的种族政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3):7-14+92.

[63] 许培源,陈乘风.马来西亚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角色[J].亚太经济,2016(5):70-74.

[64] 薛艳.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实践[J].浙江经济,2018(13):25-27.

[65] 杨丽尧,殷勇,席文佳,徐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的作用[J].亚太安全与海洋 研究,2017(5):91-99+131-132.

[66] 余海秋.马来西亚政党政治的新格局与中马合作前景[J].当代世界,2018(6):60-63.

[67] 詹心丽.“一带一路”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发展——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为例[J].大 学(研究版),2018(5):55-56.

[68] 张可云.“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战略[J].开发研究,2018(4):1-13.

[69] 张梅.对外产能合作:进展与挑战[J].国际问题研究,2016(1):107-119.

[70] 张梅.对外产能合作:进展与挑战[J].国际问题研究,2016(1):107-119.

[71] 张赛群.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差异化认同:原因、风险及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8(4):24-31. [72] 张维为,骆永昆.“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进展、成果和前景[J].商业观察,2017(7):82-89.

[73] 张夏恒.跨境电商类型与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1):76-83.

[74] 张应进.马来西亚债务问题政治化:“债务陷阱论”凸显的根源[J].国际展望,2020,(1):131-152+158.

[75] 张蕴岭.如何认识和理解东盟——包容性原则与东盟成功的经验[J].当代亚太,2015(1):4-20+156.

[76] 赵海立.东盟诸国执政当局的政治合法性分析[J].南洋问题研究,2014(2):36-45.

[77] 赵海立.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3(3):1-8.

[78] 赵海立.世俗化抑或伊斯兰化:当代马来西亚政府进行合法性证明的困境[J].世界宗教研 究,2006(4):126-134.

[79] 赵江林.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战略对接研究[J].亚太经济,2018(1):27-33+145.

[80] 钟飞腾,张帅.地区竞争、选举政治与“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剖析所谓“债务陷阱外交”论 [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0,(1):20-64+5-6.

[81] 周方冶.东南亚国家政治多元化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17(4):52- 80+154.

[82] 周谷平,罗弦.推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意义与策略——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J].高等教 育研究,2016,37(10):37-41.

[83] 周健,张丹丹.eWTP 全球高效落实下跨境电商的发展进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4):28- 36+115.

[84] 周兴泰.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推动中马“一带一路”合作研究[J].八桂侨刊,2018(4):31-43.

[85] 周兴泰.中马一带一路合作:成就与挑战[R].泉州:华侨大学,2019.

开放日期:

 2020-05-15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火狐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