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相对人在债权人撤销权之诉中的诉讼地位研究    

姓名:

 杨梦元    

学科名称:

 法学类 - 法学    

学生类型:

 学士    

学位名称:

 法学学士    

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院系:

 法学院    

专业:

 法学    

第一导师姓名:

 金印    

完成日期:

 2025-04-18    

提交日期:

 2025-06-03    

中文关键词:

 债权人撤销权之诉 ; 相对人 ; 诉讼地位    

外文关键词:

 Creditor's revocation action ; Counterpart ; Status in litigation    

中文摘要:

《合同法通则司法解释》对于债权人撤销权诉讼中的相对人在诉讼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相对人在债权人撤销权之诉中的诉讼地位的现实需求已得到论证。本文的立场是相对人不应当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角色参加诉讼,这即是对因第三人制度引起的限制相对人的程序权利的问题的考量,也是出于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安排的反思。债权人撤销权之诉具备形成之诉与给付之诉的复合性,并且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出相对人在撤销判决中需要承担实体义务的必然性,在进一步分析相对人与债权人主体之间的直接利益相关性和损益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应当将相对人的诉讼地位确定为共同被告。然而该结论并不意味着法律责任链条将无限制地延长,如存在后续转得人,其纠纷应另诉。

外文摘要: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General Rules of the Contract Law" has redefined the status of the counterpart in the litigation of the creditor's right of revocation. The necessity for clarifying the counterpart's status in the creditor's revocation ac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unterpart shoul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litigation as a third party without independent claim. This stance is not only a consideration of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counterpart's procedural rights caused by the third-party system but also a reflection o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hird-party system without independent claim. The creditor's revocation ac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a declaratory action and an action for performance. Through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ounterpart inevitably bears substantive obligations in the revocation judgment.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irect interest relevance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of gains and losses between the counterpart and the creditor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unterpart's status should be determined as a co-defendant. However, this conclus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chain of legal liability will be extended without limit. For example, if there are subsequent transferees, their disputes should be litigated separately.

论文分类号:

 DF7    

总页码:

 21    

参考文献:

[1]江伟、肖建国主编:《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2]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3][日]我妻荣:《新订债权总论》,王燚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4]蒲一苇:《诉讼法与实体法交互视域下的必要共同诉讼》,载《环球法学评论》2018年第1期。

[5]黄忠顺:《间接利害关系人诉讼实施权配置模式》,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6]朱虎:《债权人撤销权和破产撤销权的同频共振》,载《清华法学》2024年第1期。

[7]韩世远:《债权人撤销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3期。

[8]肖建国、刘东:《民事二审程序中的第三人问题》,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9]赵小军:《未承担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上诉问题研究》,载《法学》2022年第6期。

[10]王青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诉方式之我见》,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

[11]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结构调整与重塑》,载《当代法学》2020年第4期。

[12]龙翼飞、杨建文:《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载《法学家》2009年第4期。

[13]汤维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研究》,载《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14]王利明、潘重阳:《论〈合同编解释〉对撤销权人的三重保护——以〈合同编解释〉第46条为中心》,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4年第1期。

[15]申卫星:《合同保全制度三论》,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16]刘滢:《债权人撤销权制度中“转得人规则”设立问题研究》,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

[17]段文波:《论民事诉讼被告之“明确”》,载《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1期。

[18]云南省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云08民终139号二审民事判决书。

[19]最高人民法院(2021)最高法民申5920号民事申请再审审查民事裁定书。

[20]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24)苏01民终7099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

[2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2022)桂0102民初588号民事判决书。

[22]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2022)粤0606民初22156号民事判决书。

[2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2023)苏0106民初10213号民事判决书。

[24]湖北省农垦联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曾宏涛债权人撤销权纠纷上诉案,湖北省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鄂11民终2287号民事裁定书。

开放日期:

 2025-06-03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火狐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