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打造“国民之母”——近代报刊与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互动    

姓名:

 梁曦文    

学科名称:

 历史学    

学生类型:

 学士    

学位名称:

 历史学学士    

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院系:

 历史学院    

专业:

 历史学    

第一导师姓名:

 姜萌    

完成日期:

 2016-05-11    

提交日期:

 2016-05-11    

中文关键词:

 国民之母 ; 近代报刊 ; 女性意识 ; 新民思潮 ; 女国民    

中文摘要:

20世纪初,中国迎来自办报刊的第二次高潮。在这一时期创办的众多报刊中,女性占据了重要版面。男性知识阶层接续戊戌时期的思维和方式,利用报刊向大众宣讲“戒缠足”与“兴女学”之必要性和紧迫性,促进女性意识的觉醒,以打造合格的“国民之母”。与此同时,逐步成长起来的少数女性先锋,已经不甘于男性的附属地位,开始尝试创办旗帜鲜明的妇女报刊,积极著书立说,主动独立地引导女性的觉醒与解放,以铸造她们心中的“国民之母”。然而,细细分析这一时期的报刊及言论,可以发现尽管双方都是利用报刊,但是对于“国民之母”具体内涵的认识却存在着显著不同:在男性视野下的“国民之母”,更倾向于源自日本的“新贤妻良母”;而女性视野下的“国民之母”,则被赋予了西欧“女国民”的意味。以新式报刊为工具打造“国民之母”只是事情的一个面向。我们对此现象向进行反向观察,发现女性意识对新式报刊改良产生了明显的助推作用:知识阶层为了更好地传播女性意识,不断地改进报刊的版面,丰富报刊的内容,使得近代报刊得以进一步发展。细致地剖析两者之间的互动,不论是对思想史研究,还是新闻史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外文摘要: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re was the second blooming of domestic newspaper in China. What was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one was that female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period’s press. Influenced by Wuxu Reforms, male intellectuals publicizing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quit of food-blind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female’s education” by modern newspaper, aiming to fostering eligible “mothers of citizens”. At the same time, some female pioneers germinating save oneself consciousness independently, and they began to establish femal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in order to lead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by themselves. Meanwhi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articles and opinions on the newspaper,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understanding of “mothers of citizens”: in the view of males, “mothers of citizens” should follow “Japanese devoted wife and mother” principle; but, females tended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female citizen” impacted by western European culture. Using newspaper to train “mothers of citizens” was only one side of this problem, on the other side, it was obvious that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newspaper: intellectuals devoted themselves to enriching newspapers’ content and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layout, which was to spread female consciousness as widely as possible. Thus, making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sides is valuable and meaningful to both thought study research and journalism history research.

总页码:

 33    

参考文献:

一、基本文献

1、《北京女报》(1905年8月创刊)

2、《大公报》(1902年6月创刊)

3、《湖北学生界》(1903年创刊第6期改名为《汉声》)

4、《江苏》(1903年创刊)

5、《警钟日报》(1904年2月创刊)

6、《岭南女学新报》(1903年创刊)

7、《女报》(《女学报》)(1902年创刊)

8、《女子世界》(1904年创刊)

9、《万国公报》(1874年由《教会新报》改名而来)

10、《湘报》(1898年3月创刊)

11、《新民丛报》(1902年创刊)

12、《知新报》(1897年创刊)

13、《浙江潮》(1903年创刊)

14、金天翮著、陈雁编校:《女界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5、李又宁、张玉法主编:《近代女权运动史料》,台北:龙文出版社,1995年。

16、全国妇联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840-1918),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

17、舒新城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

18、卫三畏:《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教士的心路历程》,顾钧、江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二、研究著作

1、蔡铭泽:《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1937-1949)》,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年。

2、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3、蔡雯:《新闻编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陈平原:《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之外》,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年。

5、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

6、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7、姜纬堂、刘和宁主编:《北京妇女报刊考1905-1949》,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

8、李炎锠:《海虞杂记》,常熟:常熟日报印刷厂,1997年。

9、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学术、社会与思想》,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刘人锋:《中国妇女报刊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11、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12、唐海江:《清末政论报刊与民众动员:一种政治文化的视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13、王政、陈雁:《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4、王咏赋:《报纸版面学》,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

15、王天根:《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的建构》,《中国近代报刊史探索》第1卷,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16、王天根:《近代报刊与辛亥革命的舆论动员》,安徽:黄山书社,2011年。

17、吴盛青编:《抒情传统与维新时代》,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18、徐松荣:《维新派与近代报刊》,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88年。

19、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0、杨兴梅:《身体之争: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历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1、张丽萍:《报刊与文化身份》,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

三、期刊论文

1、陈文联:《论戊戌时期<女学报>的妇女解放思想》,《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2、程丽红:《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中国近代报业和近代社会的影响》,《史学集刊》2000年第3期

3、陈凤姑:《论〈新民丛报〉在中国近代文化界的影响》,《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4、畅引婷:《近代妇女期刊对妇女发展的影响》,《浙江学刊》2003年第2期。

5、付登舟:《<女子世界>与晚清女子教育》,《当代继续教育》2014年第176期。

6、高江波:《中国妇女期刊述评》(上、下),《出版发行研究》1996年第1、2期。

7、姜卫玲:《报界新女性 执笔论时势——我国近代知识女性报刊活动的兴起》,《新闻知识》2012年第10期。

8、姜卫玲:《我国近代知识女性的报刊活动及其社会影响》,《编辑之友》2012年第10期。

9、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报刊小史(1889-1918)》,《新闻研究资料》1986年第2期。

11、闵杰:《戊戌维新时期不缠足运动的区域、组织和措施》,《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12、孙文铄、郭亮:《中国近代报刊名称考》,《暨南学报》1994年第2期。

13、沈继成:《梁启超与<时务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14、沈松乔:《国权与民权:晚清‘国民’论述(1895-1911)》,《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3本第4期,2001年。

15、王建辉:《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6、王炎龙:《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阐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7、夏晓虹:《从男女平等到女权意识——晚清的女权思潮》,《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18、夏晓虹:《晚清女性典范的多元景观——从中外女杰传到女报传记栏》,《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06年第3期。

19、夏晓虹:《晚清女报中的西方女杰——明治“妇女读物”的中国之旅》,《文史哲》2012年第4期。

20、谢天勇、张朋:《从女权斗士、香闺佳人到贤妻良母———民初上海女性期刊读者定位的演变及分析》,《学术界》2012年第12期。

21、夏晓虹:《晚清女报中的国族论述与女性意识——1907年的多元呈现》,《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22、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6期。

23、曾宪明、黄月琴:《论近代报刊与中国现代化意识的交互关系》,《湖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4、张小玫:《中国近代女性报刊与妇女解放》,《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5、湛晓白:《从舆论到行动:清末<北京女报>及其社会姿态》,《史林》2008年第4期。

四、学位论文

1、李谢莉:《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2、赖灵午:《中国女子近代教育问题的研究——以<妇女杂志>(1915-1920)为视角》,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3、玛丽亚:《民初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以<女铎>为中心》,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4、魏茹冰:《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构建——以商务印书馆<妇女杂志>为讨论中心(1915-1920)》,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5、尹晓蓉:《清末民初女性期刊的演化与传播探析》,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6、尹深:《中国近代妇女报刊与妇女解放思想》,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7、赵立军:《20世纪初女性报刊——<女子世界>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8、张朋:《政治、性别与身份认同——民国初年精英女报人与女性报刊》,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9、赵蓓红:《民初上海女性生活状态——以<妇女时报>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开放日期:

 2016-05-12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火狐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