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蔷柏
应用统计学
学士
理学学士
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院
经济统计学
刘文卿
2023-04-10
2023-06-15
绿色创新技术 ; 海外经历 ; 高管 ; 固定效应模型
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也是新时代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 2010—2021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实证检验了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海归董事会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促进作用,且在规模更小、非实验省份区、非重污染的企业,董事的海外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实证结论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良好的经营和发展,为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经验证据。
C81
23
[1]白重恩, 刘俏, 陆洲, 等.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05,(2).
[2]曹春方, 刘秀梅, 贾凡胜. 向家乡投资: 信息, 熟悉还是代理问题[J]. 管理世界,2018,(5).
[3]曹霞, 张路蓬.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7).
[4]曹洪军, 陈泽文. 内外环境对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驱动效应——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作用[J]. 南开管理
评论,2017,(06).
[5]程新生.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 会计研究,2004(4).
[6]郭进. 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波特效应”的中国证据[J]. 财贸经济,2019,(3).
[7]姜春海. 我国企业声誉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8)
[8]董事会海外背景、绿色创新与环境信息披露 李文雪(导师:吴艾莉) -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9]刘艳博, 耿修林. 环境不确定下的营销投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声誉的关系研究[J]. 管理评论,2021,(10).
[10]陆菁, 鄢云, 王韬璇. 绿色信贷政策的微观效应研究——基于技术创新与资源再配置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21,(1).
[11]罗思平, 于永达. 技术转移、“海归”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12(11).
[12]马媛, 侯贵生, 尹华. 技术创新的演变: 从传统到绿色[J]. 科技管理研究2014,(19)
[13]齐绍洲, 林屾, 崔静波.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能否诱发绿色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的证据[J]. 经济研究,2018,(12).
[14]任兵, 区玉辉, 彭维刚. 连锁董事、区域企业间连锁董事网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上海和广东两地 2001 年上市公司的实证考察[J]. 管理世界,2004,(3).
[15]史丹, 李少林. 排污权交易制度与能源利用效率——对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测度与实证[J]. 中国工业经济,2020,(9).
[16]宋建波, 文雯. 董事的海外背景能促进企业创新吗[J]. 中国软科学,2016(11)
[17]陶锋, 赵锦瑜, 周浩. 环境规制实现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吗——来自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2021,(2).
[18]王锋正, 姜涛, 郭晓川. 政府质量、 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J]. 科研管理,2018,(1)
[19]王惠, 王树乔, 苗壮, 等. 研发投入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异质门槛效应——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研究[J]. 科研管理,2016,(2).
[20]王晓祺, 郝双光, 张俊民. 新《环保法》与企业绿色创新: “倒逼”抑或“挤出”?[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20,(7).
[21]王馨, 王营. 绿色信贷政策增进绿色创新研究[J]. 管理世界,2021,(6)
[22]王云, 李延喜, 马壮, 等. 媒体关注、 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J]. 南开管理评论,2017,(6)
[23]徐佳, 崔静波. 低碳城市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2020,(12)
[24]许士春, 何正霞, 龙如银.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J]. 科研管理,2012,(6)
[25]杨金正, 张悦. 以瑞幸咖啡为例,看财务造假企业的声誉修复[J]. 新理财(政府理财),2022,(4)第 21页
[26]章凯. 中西方商业伦理有何不同[J]. 人民论坛,2016,(21)
[27]郑超愚, 孟祥慧. 企业声誉、市场竞争与商业信用融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考察[J]. 东岳论丛,2021,(1).
[28]周丽萍, 陈燕, 金玉健.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企业声誉视角的分析解释[J]. 江苏社会科学,2016,(3).
[29]朱勇, 张宗益.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11).
[30]崔秀梅, 王敬勇, 王萌. 环保投资、CEO 海外经历与企业价值: 增值抑或减值?——基于烙印理论视角的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 36(5): 86-94.
[31]方先明, 那晋领. 创业板上市公司绿色创新溢酬研究[J]. 经济研究,2020, 55(10): 106-123.
[32]淦未宇, 刘曼. 海归高管与企业创新: 基于文化趋同的视角[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 24(1): 92-106
[33]江艇. 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 中国工业经济,2022, (5): 100-120
[34]李心斐, 程宝栋, 许恒, 等. 高管“海归”背景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吗?——基于 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 经济管理,2020, 42(11): 56-72.
[35]刘金科, 肖翊阳. 中国环境保护税与绿色创新: 杠杆效应还是挤出效应?[J]. 经济研究,2022, 57(1): 72-88.
[36]刘追, 池国栋, 刘嫦. 董事海外经历、双元创新与企业价值[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 38(12): 79-88.
[37]卢建词, 姜广省. CEO 绿色经历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J]. 经济管理,2022, 44(2): 106-121.
[38]马骏, 朱斌, 何轩. 家族企业何以成为更积极的绿色创新推动者?——基于社会情感财富和制度合法性的解释[J]. 管理科学学报,2020, 23(9): 31-60.
[39]沈菲, 陶启智, 张云. 董事海外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声誉的视角[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24(3): 108-122.
[40]宋德勇, 朱文博, 丁海. 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考察[J]. 财经研究,2022,48(4): 34-48.
[41]王馨, 王营. 绿色信贷政策增进绿色创新研究[J]. 管理世界,2021, 37(6): 173-188
[42]吴建祖, 华欣意. 高管团队注意力与企业绿色创新战略——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 42(9): 122-142.
[43]席龙胜, 赵辉. 高管双元环保认知、绿色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J]. 经济管理,2022, 44(3): 139-158.
[44]尹建华, 双琦. CEO 学术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环境注意力配置与产学研合作赋能双重视角[J/OL].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1-1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20220526.0849.006.html, 2022-05-26/2022-06-18.
[45]高管海外经历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吗?13
[46]于飞, 袁胜军, 胡泽民. 知识基础、知识距离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研究[J]. 科研管理,2021, 42(1): 100-112.
[47]袁然, 魏浩. 高管海外经历与中国企业国际化[J]. 财贸研究,2022, 33(5): 73-85.
[48]张正勇, 胡言言. 海归技术高管与企业创新[J]. 科研管理,2021, 42(2): 171-180. [
49]周中胜, 贺超, 韩燕兰. 高管海外经历与企业并购绩效: 基于“海归”高管跨文化整合优势的视角[J]. 会计研究,2020, (8):64-76.
[50]齐绍洲,林屾,崔静波.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能否诱发绿色创新?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的证据[J]. 北京:经济研究,2018,(12):129 -143.
[51]田玲,刘春林. “同伴”制度压力与企业绿色创新———环境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J]. 北京:经济管理,2021,(6):156 -172.
[52]刘柏,王馨竹. 企业绿色创新对股票收益的“风险补偿”效应[J]. 北京:经济管理,2021,(7):136-157.
[53]刘强,王伟楠,陈恒宇. 《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对重污染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 北京:科研管理,2020,(11):100 -112.
[54]杜勇,张欢,陈建英. CEO 海外经历与企业盈余管理[J]. 北京:会计研究,2018,(2):27 -33.
[55]孔东民,刘莎莎,王亚男. 市场竞争,产权与政府补贴[J]. 北京:经济研究,2013,(2):55 -67.
[56]董事会成员海外背景及其异质性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研究 王梦蕾(导师:李海东)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 2019-05-01
[57]Amore M D, Bennedsen M.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green innov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6,75:54–72.
[58]Amore M D, ?aldoka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EB/OL]. http://dx. doi.org/10.2139/ssrn.2022211, 2015-02-21. [59]Cellini R, Lambertini L, Mantovani A. Persuasive advertising under bertrand competition: A differentialgame[J].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2008,36(3):381–384.
[60]Claessens S, Yurtoglu B B.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emerging markets: A survey[J]. Emerging Markets
Review,2013,15:1–33.
[61]DeFond M L, Lim C Y, Zang Y. Client conservatism and auditor-client contract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6,91(1):69–98.
[62]Fang Z M, Kong X R, Sensoy A, et al. Government’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A natural experiment from the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in China[J].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2021,70:294–312